2022届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王楠 校友毕业感言
来源:王楠 发布时间:2025-06-11 15:39:36 浏览次数:
《在二进制的光影里雕刻时光》
四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,是一场用 0 与 1 雕刻青春的旅程。大一初遇 Office 三件套,当 Excel 表格随公式自动计算出结果,当 PPT 动画在屏幕上流畅切换,我忽然发现:原来计算机不仅是冰冷的机器,更是能将想法具象化的雕刻刀。从 Photoshop 的图层堆叠,到 Premiere 的剪辑时间线,每个软件都是一块雕刻板,让我在数字世界里涂抹初遇的惊喜。
大二加入 "校园信息化服务小组",第一次触摸到技术服务的温度。记得帮老教授修复损坏的课件,看着他反复确认 "文字颜色是否够醒目" 的模样,我学会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多问一句 "您需要什么效果";为社团设计招新 H5 页面时,听着学弟学妹们对交互动画的期待,我懂得了:计算机应用的价值,在于让技术适配人的需求,而非让人迁就技术的规则。
最难忘的是大三的 "智慧社区实训"。我们为老年公寓开发 "一键呼叫系统",从硬件选型的反复比选,到软件界面的大字体优化,每个细节都充满挑战。当看见独居老人按下呼叫按钮后,系统自动将位置信息推送给物业,当听到工作人员说 "这比传统电话快了 3 分钟",那些曾让我头疼的串口调试、API 对接,突然有了温暖的意义 —— 原来键盘敲下的不仅是代码,更是守护生命的防线。
专业教会我的,是 "技术为骨,需求为魂" 的思维。做校园报修系统时,我们放弃华丽的 3D 界面,选择更易操作的扫码报修;开发图书馆预约系统时,在算法中加入 "残障人士优先" 逻辑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: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是炫技的舞台,而是用技术的 "减法" 做需求的 "加法",就像文档中说的 "在试错中明确方向",每一次功能简化都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。
站在毕业的雕刻台前回望,那些被反复修改的原型图、堆满桌面的硬件元件、团队协作时画满白板的流程图,都成了青春的浮雕。感谢每一次为调试打印机驱动跑遍教学楼的清晨,感谢老师在机房指导代码的深夜,感谢用户一句 "这个软件真好用" 的认可。未来,我将带着 "为需求雕刻技术" 的信念,在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里,做一枚精准适配的齿轮,让每一项技术都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,在二进制的光影里,雕刻出有温度的数字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