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届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冯静静 校友毕业感言

来源:冯静静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6-11 16:31:08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《在二进制的土壤里扎根》

计算机科学的四年,是在 0 与 1 的土壤里扎根的历程。大一时,我如同稚嫩的幼苗,在《计算机组成原理》课上吸收二进制的养分,从门电路的逻辑组合,到 CPU 流水线的指令执行,每一个硬件原理都是深埋地下的根须,让我理解计算机的本质肌理。

 

大二参与 "操作系统内核实验",真正触达技术的根系。我们用 C 语言编写简易的进程调度器,在内存管理的迷宫里探索分页机制。当看到自己实现的 LRU 算法成功减少缺页中断率,当进程在模拟的 CPU 上按时间片有序运行,我忽然明白:计算机科学的根基,在于对底层原理的深刻理解 —— 就像大树的繁茂离不开根系的深扎,高级语言的绚烂也离不开二进制土壤的滋养。

 

最难忘的是大三的 "编译器开发" 课程设计。我们从词法分析到语法树构建,再到中间代码生成,一步步将人类语言编译成机器能懂的指令。当自己写的编译器成功运行 "Hello, Compiler!" 程序,那些曾让我敬畏的编译原理,突然变得亲切可触 —— 原来每一行高级语言代码的背后,都有无数二进制的根须在默默输送养分。

 

专业教会我的,是 "追本溯源" 的学习态度。在调试程序时,我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报错信息,而是深入底层查看寄存器状态;在选择技术框架时,我会研究其源代码,理解设计初衷。这些习惯让我明白:计算机科学的魅力,不仅在应用层的繁花似锦,更在底层技术的深厚积淀,就像文档中说的 "成长在反思中积累",每一次对底层原理的探究,都是对技术根基的加固。

 

而今,根系已深入土壤。感谢那些在硬件实验室焊接电路板的午后,在汇编语言课上逐行调试的深夜,在原理书中寻找答案的清晨。未来,我愿做一棵不断向下生长的树,把根扎进计算机科学的底层原理,让枝叶伸向应用创新的天空,用扎实的基础支撑起每一个技术梦想,在二进制的土壤里,长成自己的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