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届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韦雨卿 校友毕业感言
来源:韦雨卿 发布时间:2025-06-11 16:54:26 浏览次数:
《代码考古学:在遗产中寻找未来》
计算机科学的四年,让我爱上了 "代码考古"—— 在旧技术中寻找新灵感,在遗产系统中挖掘新价值。大一时,我嫌弃古老的 COBOL 语言笨重过时;大二参与企业系统维护,当看到用 COBOL 编写的银行核心系统稳定运行数十年,我忽然明白:每一项技术都有其存在的时空价值,就像考古学家不会轻视任何一片陶片,程序员也应尊重技术的历史脉络。
大三研究 "操作系统历史",从 UNIX 的管道机制到 Linux 的开源精神,我看到技术演进的基因传承。我们用 Rust 语言重写了一个简易的 Shell 解释器,在借鉴古老设计模式的同时,融入现代编程语言的安全特性。这个过程让我想起考古学家的工作: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在破译历史密码的基础上,赋予其新的生命力。
代码考古教会我的,是 "传承与创新并存" 的发展观。在开发复古游戏模拟器时,我们保留了 8 位机的像素风格,却用现代图形引擎优化了渲染效率;在重构遗留系统时,我们采用 "绞杀者模式" 逐步替换旧模块,让系统在不中断服务的前提下完成升级。这些实践让我明白: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是推倒重来,而是像考古层积一样,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的文明,就像文档中说的 "成长是积累的过程",每一次对技术遗产的回望,都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。
而今,我学会用考古的眼光审视技术。感谢那些在旧书籍中发现的经典算法,在老项目里学到的架构智慧,在历史代码中看到的编程哲学。未来,我愿做一名代码考古学家,在技术的废墟中寻找宝藏,在旧与新的碰撞中激发创新,让每一项古老的技术都能在现代文明中找到新的坐标,让计算机科学的历史长河,永远奔涌着传承与创新的活水。